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公众号
筑梦,我们是认真的
以生命教育为中心,形成了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幸福德育”体系。本着“以德为先,以生为本”的原则,推行“幸福德育,育得幸福”的德育理念,人文色彩浓厚,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为德育工作的总目标。 “幸福德育”体系由三个模块组成,即信念教育、十个工程、“精灵”文化。
信念教育,每个附小人都对幸福德育有共同的理解,形成共同的教育观。如下:
幸福是一种体验,让人幸福是一种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能力,就是“幸福德育”的目的。挖掘、感知、创造、享用,是“幸福德育”的手段。移植、复制、传播是幸福德育的任务。育德,是育心,心幸福、德美好、行和谐。
十个工程,是幸福德育的核心部分。“三位一体”推进幸福德育,即文明、卫生、健美监督小组制度、GBT 班级培育评比制度、幸福队日课程、班主任工作一日流程、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工作论坛、班级轮岗值周制度、重大节日、特殊事件教育制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家长成长课堂。
“精灵”文化,是附小文化的精神符号。他们是由三个卡通人物构成,是文明、卫生、健美方面工作的评价标识。作为养成行为习惯的评价抓手,引领学生向富有童趣和生命气息的方向发展。
提起德育,不免让人想起这样几个词汇,“形式”、“说教”、“枯燥”。 通常这是德育工作给人带来的感受。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这是德育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如何让受教育者的认识、体验和践行真正达到积极的、有趣的、受欢迎的?唯有创新。创新才可以让德育摇身一变,穿起时尚的外衣、抱持健康的心态、传播正向的影响,让德育先看起来是幸福的,受教育者才能在润物无声中,悄悄的慢慢的幸福起来。
一、 自我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开启
1、 监督小组成立,让“自我”角色竖立起来
“监督小组”制度是我校的一项大胆创新。这个举措,也是在受到北京西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朱洪秋老师的学生自我管理经验的启发。开启了一段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
每个中队有三类监督小组,分别是文明监督小组、卫生监督小组、健美监督小组。每个小组都由5名成员组成,成员们均是通过中队内队员们的推荐,公开选举,最后成为管理中队内该项工作的组员。我校定义的监督小组,指的是自我监督小组,即5名监督组成员,分别把工作范围内5——6项工作,做好,时刻督促、检查,杜绝班内的相关违规行为。这个小组,向中队外所做的监督工作不多,主要是自我监督,自我规范,将自己做好,再无需消耗大量精力去查找别班漏洞。工作自然质量提升、气氛也和谐。三种监督小组,工作机制相同,工作内容不同。仅仅三个小组,15名得力成员,就将各中队的硬环境、软环境都把握其中,作为学校层面的德育处,只需将三个监督组呈线性把握起来,全部工作内容也将成三块分布开来。边界清晰、上下通达、考评有效。
2、“GBT”三级考评制度成为量化考核新亮点
走进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教学楼看一看,你会发现一些班级的教室门上吸附着强磁做的卡通娃娃,蓝色的卫生小精灵,或橙色的文明小精灵。这就是学校设立的“GBT”文明卫生监督评比制度,。 “GBT”即“Good——Best——Top(顶尖)”呈阶梯上升的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GOOD中队:为一级的标准,如果一学期内纪律卫生两方面做的都很好,同时荣获good小精灵一定数量后,即可荣升为BEST中队。学年末,凡是得到Best小精灵一定数量后,即可晋升为TOP中队。
每天的“GBT”纪律卫生健美监督评比,由文明、卫生和健美监督组完成。监督组由15名习惯好、热心、大胆、认真,能为其他学生作出表率的学生组成,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评比一天一总结,一周一表彰,大队部颁发卫生、文明、健美小精灵。2014年增加了健美精灵的评比,全校师生,包括领导班子在内的每位成员,都参与每天4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课间操活动。督促学生的“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健康指标的达标,提升师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每周要对班级管理的文明、卫生、健美三维度目标进行检查评比,每个中队每天表现的好与坏,就用这三个小精灵来判断。
学年末,凡是得到best奖牌的班级,再加上三项 或多于三项校级或校级以上的集体荣誉,板报平均分不低于8.6,同时语数外三科平均成绩均在年级前三名内,班级无大过或处分,便可直接晋升为Top中队,学校颁发Top奖杯和图书等奖品。
二、“幸福队日课”成为幸福的抓手
幸福队日课程,是我校的德育校本课程。以“过幸福队日,有幸福童年”为主旨的“幸福队日课程丛书”,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通过12位资深班主任一年的共同努力,该德育校本课程丛书终于跟少先队员们见面了。该书共分6册,每册内包含上下两册内容。
选择队员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提升、锻炼技能、完善心智,达到教育效果。
学校开发这套教材,按照 “德育为本,体验跟进”德育工作思路,根据少先队员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尊重和满足少先队员们的身心灵的需要,拓展课外学习的领域,创造体验教育氛围,让队员们在小学阶段最大程度的提升思辨、创造、想象、审美、动手、健身方面的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为幸福人生奠基。
老师们的辛勤实践加上精挑细选,使这套教材具备了以下特点:
1、合理性:此套教材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共青团十六届六中全会部署,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
2、阶梯性: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能力提升、知识提升、思想提升的层次梯度。
3、趣味性:教材表达形式,力求图文并茂,从感官视觉上能吸引学生。
4、实践性:教材中凸现教育实践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感悟、体验和运用,学以致用,方能体现实效。
5、前瞻性:教材编写从思路、文字、图片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并且部分主题高瞻远瞩,对队员们的成长目标、人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每周五下午第二节队课,就以该教材为依托,由中队辅导员指导学习。其中部分主题,深受队员们喜爱。队员们不断要求重复多次体验。
三、 正能量教育催化,教育与时事不分家
1、 紧抓周一升旗讲话好时机,传播时事有利好消息
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是传播正能量、提升时事敏感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主阵地。一周一次,攫取新鲜、有影响力的话题,由学生或教师或德育主任,做一篇专题讲话,将思想道德培养糅合在美文里,让积极向上伴有仪式感的影响渗透到师生的心里。不再打造教育的世外桃源,不再培育温室大棚的花草,厉风急雨才能为教育提供新的养料。
2、 把握幸福队日好时机,公开讨论热点话题
做无边界的教育。让社会上的劲风也刮到学校这片沃土。学校培养的是合格的公民,因此,让队员们跟上社会发展步伐、适应时代进步节奏,也是学校教育必须有的一种意识。我校紧紧把握住幸福队日课的教育契机,引入社会上热点焦点问题,在队员间展开热烈的讨论。让他们树立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态度。例如,刚刚开放的二胎政策,不少队员有了情绪的波动。德育处就抓住有利机会,设计主题为“如果我有了弟弟或妹妹,……”。其间,不少队员表达了自己的真实看法,释放了一些情绪,打开了一些心理空间。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幸福队日课程(课外篇)
第一课 | 新学期,扮靓我们的家 |
第二课 | 新起点,面对面 |
第三课 | 爸爸妈妈,请不要对我说这些...... |
第四课 | 废物再利用,我能做点啥? |
第五课 | 我们亏欠这个地球太多(视频) |
第六课 | 我用生活小百科 |
第七课 | 我是附小小导游/我是郑州小导游 |
第八课 | 聊聊数码产品(辩论会) |
第九课 | 珍惜当下所拥有的(视频) |
第十课 | 中国20大国粹 |
第十二课 | 安全演练/电影欣赏 |
第十三课 | 安全演练/电影欣赏 |
第十四课 | 经典电影欣赏 |
四、 家校共育,让爱合力
家委会是班主任工作中很好的帮手,也是整合家校资源很重要的渠道。家校一心,共同教育,才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正确观念。因此,家长强大的资源,可以成为合作的不竭源泉。我们不光要利用,还要滋养家长。本期,学校办起了家长学校,不仅请一些教育教学专家、名家做公益讲座,同时,也挖潜家长内部专业资源,学校国旗下演讲,加入家长版块,挖掘有教育思想、有号召力、有好做法的家长,亲自给师生传经送宝。
图为六四班家长志愿者黄诚律师为全校师生做《知法守法用法,做合格公民》的演讲
学期的工作中,不断壮大家长志愿者队伍,强化志愿者作为“教育者”身份,增强其教育意识、参与意识,和学校共同完成了不少大型活动(如图)。
图为我校秋季田径趣味运动会家长志愿者作为裁判组成的方阵
图为家长志愿者测量跳远成绩
图为家长志愿者护卫队护送学生放学
2017年末, 我校又召开了“郑州师院附属小学家长志愿者服务明星表彰大会暨家长恳谈会”。来自全校32个班的160名志愿者服务明星家长和学校领导及各班主任齐聚一堂,畅谈家校合作的现状及未来。家长和老师们的一张张笑脸和热烈祥和的会议气氛驱走了冬日的严寒,带来了家校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的温暖与感动。
图为陈文彬校长致辞
图为家长志愿者身着“明星志愿者”标志服装合影
负责家委会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蕾主任对家长们“只要你需要,我就在!”的精神表示了感谢,并向与会的明星家长介绍了家校合作的现状和未来以及近期的发展目标与具体安排。她畅想未来学校将在“家长明星课堂”、“家校联谊会”、“家校安全联盟”、“家校艺术人生”等方面深度挖掘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让郑师附小的家校合作登上国家级的平台,让我们的孩子站在我们肩膀上眺望未来!
五、设计附小特色奖状、奖品,让校园文化自成体系
让附小文化自成体系,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仪式感,其中的构成部分都要有附小特色,奖状、奖品都要设计有我校特点和校史韵味的系列(如图)。
幸福是一种体验,让人幸福是一种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能力,就是“幸福德育”的目的。挖掘、感知、创造、享用,是“幸福德育”的手段。移植、复制、传播是幸福德育的任务。育德,是育心,心幸福、德美好、行和谐。